傳統產業透過創新流程可能產生的巨大機會

Sting Tao 陶韻智
3 min readJun 26, 2018

--

原文發自TYC青年創世代刊物

=========================

數位經濟發展了數十年後,數位經濟裡的創新已經從只能少數天才靈機一動才能做出來的藝術層次變成可重複執行的科學層次。透過適當的方法論選擇與組合,大部分的組織、公司、產業或個人都有機會進行創新,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對新創者來說,好好掌握這些工具,就有機會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來合作,運用既存的資源,調整用戶族群,甚至創造指數性成長的商業模式。本文簡述其中四種製造創新的方法:

  1. 自我挑戰產業既定的規則:

傳統產業之所以傳統,就是因為經過多年的成功,已經建立了一套規則與商業規則,就能獲得產業應有的利潤,不會有驚喜。要創新,就回到最基本的信念與假設,想想看改一下會怎樣?

例如食品業裡的堅果類品項,都應該要在過年的時候賣?若是平常就要賣,會怎樣?若也無仿,就可思考該由怎樣的通路或品牌來建立或發掘需求。大陸三隻松鼠這個堅果品牌,就是改變了這個基本信念,並運用數位客服與通路憑空創造出來的熱門新商品,年營收超過兩百億台幣。

2. 系統性地透過商業模式九宮格觀察:

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有機會透過商業模式九宮格列出來。藉由列出目前公司提供給客戶的價值主張,以及相關的關鍵資源、關鍵夥伴與收入方式等。就可以系統性地修改裡面的任何一格,看看今天的數位經濟裡是否有其他方式能達到更高的價值。

例如:像Uber一樣,把出租車這樣的“關鍵自家資源”換成一般人自家用車這樣的“關鍵夥伴”來建立新的運輸業。或是像Nespresso當初的故事一樣,把“客戶”這一格從辦公室採購給員工喝咖啡的B2B模式(失敗),轉為直銷給在家裡想喝高品質義式咖啡的客戶的B2C模式(成功)。

不知道商業模式九宮格的創業者可以在Google上搜尋。

3. 透過用途理論(JTBD)觀察未被服務的機會:

若陷入了無法透過用戶調查發現新商機的困境,這時候可以考慮仔細觀察用戶使用產品的“用途“,來看看根據那個觀察到的”用途“,我們怎麼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

典型的案例是:買電鑽的人,他買電鑽的用途是為了牆壁上的那個洞。搞清楚了這點,我們就可以思考如何讓各種用戶能達成其目的,除了商店購買,或許可建立向社群借用設備,或由社群彼此提供鑽洞服務,或是提供到府按洞計價等各種創新商業模式想法。

4. 想辦法建立網路平台效應護城河:

在數位經濟時代,最強大的企業永續經營護城河除了強化品牌力、替代成本與規模經濟外,就屬建立像臉書、Amazon或Ubike這種具有用戶越多,平台價值就越高的“網路效應”商業模式。

有人歸納了網路效應的十三種樣態,最常見的是雙邊網路效應的樣態,例如一邊是買家,一邊是賣家,數量到了一定後,雙邊每增加一個單位,整體網路價值都會增加,也不會有人願意退出,因而成就穩定的成長。

例如:如果有人能在台灣建立一個平台,一邊是提供認證優選的餐飲食材供應商,另一邊是購買餐飲食材的餐廳,到了一定數量後,理論上有機會成就一個年營收超過五十億台幣的平台公司。

這幾個簡單提到的方法,創業者或傳統企業主不可能一次就做對,建議多次嘗試,把概念化成心法,必能提高創新成功率。

--

--

Sting Tao 陶韻智
Sting Tao 陶韻智

Written by Sting Tao 陶韻智

Thinker, Angel, and entrepreneur. http://bit.ly/2DlGyHg 顧問、天使與創業者。德豐管顧公司合夥人、富智康獨董,專注於理解數位經濟裏的各種可能性與其價值。先前為LINE與LINE PAY董事暨總經理,並多次創業。更多資訊:https://stingtao.info

No responses yet